产品搜索
否定副词“不”“没(有)”的教学策略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9-04-01 12:00:42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  否定副词“不”和“没(有)”使用频率颇高。《初级汉语口语》(上/下册)中用“不”来否定的句子有551句,用“没”否定的句子148例。可见正确使用“不”和“没(有)”之重要。关于二者区别很多书和论文均有提及。但如何将理论实际应用到教学中,涉及到的论文仍较少。故教师在教授和学生在学习中仍有问题,许多老师不知怎么教授,学生学习时不能区分。福建热气球租赁

  因老舍作品是比较标准的北京官话,《茶馆》中多对话,口语性强,故本文以《茶馆》为语料来源,仅就动词前做状语的“不”和“没(有)”讨论。全文分两部分,第一部分为二者的语言学本体解释,第二部分基于一般认知策略,讲述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策略。

  一、动词前做状语的“不”和“没(有)”的区别

  相当长时期人们认为“不”和“没”区别在于时间,“不”否定“现在或以后”,“没”否定“以往”。后来吕叔湘指出“不”用于主观意愿,“没有”用于客观叙述。解释更进一步,但仍有不当。《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》明确二者区别在于时间的认识错误。当前主要观点是:二者区别非时间,实质为主客观之分。为验证以时间作为区分是否正确,笔者将《茶馆》中含有“不”“没(有)”在动词前做状语的句子进行统计。

  (一)动词前做状语的“没(有)”。《茶馆》中此类38例,否定过去行为动作的23例,占一半以上。如:

  连一床被子都没给我们!

  可是不好办,我没办过!

  剩下18例,11例为“还+没+动词”,表本来可能要发生,但事实上未发生。可描述过去,也可描述当前。即描述现实,与时间关系不大。如:

  因为在双方还没把打手约齐,已有人出面调停了。(过去)

  我还没想好呢!(当前)

  文中还有4例为旁白动作说明,对动作进行客观叙述。如:

  没给钱即走。

  没等回答,往外走。

  由此可看出,“没”确可否定将来,但不可忽视否定过去的占多数,且用于将来的都是“还+没”。再来看白荃在《“不”“没(有)”教学和研究上的误区》中的“没”用于将来的例子,均为“还+没”,如:

  如果明天晚上10点她还没回来,你就给我打电话。

  要是下个周末你还没有收到对方的邀请函。

  《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》中也举了1个反例:这些苹果还没红。作者从假设估计意味分析得出结论:“一定条件下没也可否定将来。”但笔者发现这些例子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“还+没”结构。笔者认为不妨将“还没”作为固定搭配,用于否定事实,也就是说表“本来可以发生,但事实上未发生”时用“还没”,可撇开与时间、主客观,避免记忆抽象规则。那么关于动词前做状语的“没(有)”,除了“还+没”结构,其他句子大多否定过去。

  (二)动词前做状语的“不”。《茶馆》中此类共211例,用于过去的25例,占11.8%。如:

  我已经不吃大烟了!

  那时侯,你不是才一岁吗?

  剩下88.2%的例子“不”均描述现在或将来。可见大多数情况下“不”仍描述现在或将来。且反例中“不是”占一部分,“没(有)”不能和“是”搭配,故无需考虑该情况。且(17)例可将“不”换成“没”。《“不”“没(有)”教学和研究上的误区》“不”用于过去的例子:

  我是故意不告诉他的。

  可他不给我。

  刚来中国时,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念。

  他们的服务态度很不好,所以我不满意。

  我小的时候对棒球运动不感兴趣。

  其中后三例,“知道、满意、感兴趣”,均不可用“没(有)”修饰。故这三句不存在“不”和“没”区分主客观的问题。剩下的例子存在主客观区别。从以上数据看,若以时间为判定标准,存在不少反例,二者确主要是主客观之分。但将之用于教学,学生反而会困扰,教学中规则一定要简练。故以下笔者将讲讲在教学中如何教授。

  二、否定副词“不”“没(有)”的教学策略

  徐子亮也曾提到“认知策略即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进行加工的技能,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,也是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,它跟学习策略具有因果关系。”以下我将阐述教师应该如何以认知策略为基础,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来进行否定副词“不”和“没(有)”的教学。一般的认知过程策略表现在四方面:寻找深层意义策略,承认局部目标策略,灵活探索策略和将部分综合成整体的策略。对应地笔者总结出教学策略:适当留白,分段教学,灵活教学和综合总结策略。

  (一)适当留白。《“不/没+V”的习得情况考察》提及过多讲解反而对学生影响消极。作者将两个班级对比,一班具体讲区别,另一班不讲。结果前者错误率反而大大上升。故笔者认为初接触这两个否定副词时,不急着讲出所有规则,可先举例,让学生初步感知,自主思考后的讲解会更有效果。

  (二)分段教学。《“不/没+V”的习得情况考察》指出每阶段的学生都有混用情况。因此一下完全掌握不现实也无意义。学生认知有局部目标,那么在教学中也该分段教学:第一步,初接触时教师将二者解释为时间区别。从本文统计可看出,“不”多描述将来,“没(有)”多过去。反例大多为较长、复杂的句子。故时间原则在简单句中尤其有用。如:“昨天没下雨”和“明天不下雨”,后者难说是主客观,可能是叙述者估计,也可能是叙述客观情况。此种情况不如直接使用时间标准。第二步,随着学生水平提高,学生会碰到反例,质疑随即产生,学生会重新整合所学知识。此时可进一步讲解补充二者的主客观之分,但是并非否决时间标准,应结合两个标准,才能正确使用。

  (三)灵活教学。教学中也不能受语言本体研究束缚,教学方式也要多样化。教师要简化繁复的语言规则。笔者认为以主观客观来区分,语言本体方面没问题,但如何清楚讲解仍然是问题,十分有必要将标准具体化客观化,比如“还没”“不知道”等,可作为固定搭配处理,具体化客观化可避免模棱两可。教师在教学知识点时需灵活处理。

  (四)综合总结。由于之前采取的分段教学方法,因此综合总结十分重要。这是将新旧知识整合的过程,学生的旧有“图式”已不适用,其自身会修改,此时也需要教师指导并做出反馈,帮学生综合总结,建立完整正确的“图式”。但是此种方法多适用于掌握绝大多数规则的学生。此时学生水平多比较高,已经有能力接受比较抽象的规则。

  综上所述,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策略,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。而对于否定副词“不”和“没(有)”之间的区别并非时间和主观客观所能清楚道明的,仍然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。

脚注信息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09-2012  福建热气球租赁 提供